很多人只知道一年当中有二十四节气,但是却不知道每一个节气中还有“三候”,那么“处暑三候”是什么意思呢?
处暑三候的意思其实就是指这个节气到下个节气这期间的三个阶段的不同变化,处暑三候分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其中处暑节气到了最后的时候都是比较忙的时候,“禾乃登”的意思就是开始收秋了。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其中也之一,每一个节气都分三候,分别代表这一个节气三个阶段的变化,那么处暑三候具体是指什么意思呢?
处暑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
一候,鹰乃祭鸟。鹰自此日起感知秋之肃气,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并且先陈列如祭而后食,古人称之“义举”。
二候,天地始肃。接着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充满了肃杀之气。古时有“秋决”的说法,即是为了顺应天地的肃杀之气而行刑。《吕氏春秋》上说:“天地始肃不可以赢。”即是告诫人们秋天是不骄盈要收敛的季节。
三候,禾乃登。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意思就是开始秋收。
处暑三候时间段:处暑三候是这样说的,处暑之日鹰乃祭鸟,又五日天地始肃,又五日禾乃登。
也就是说每隔5天是一候,处暑时间在阳历每年08月22~24日,所以我们在这个时间基础上加5天就可以推算出处暑三候中每一候的时间了。
太阳到达黄经150°时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处暑。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节气,它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
处暑节气暑气至此而止矣,表示炎热即将过去。从这个时段起,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由炎热向寒冷过渡。不过,处暑在南北方的表现并不是同步的。
在北方地区,时至处暑节气气温开始走低。而在南方,处暑过后,副热带高压虽大步南撤,但绝不肯轻易让出主导权。在受它控制的南方地区,往往会在处暑尾声再次出现高温,这就是“秋老虎”。
处暑民俗有哪些?
1、采菱
梁武帝有诗道:“江南稚女珠腕绳,桂掉容与歌采菱。”李白也有诗道:“菱歌清唱不胜春。”足见六朝以来,采菱唱咏的风气很盛,文人墨客将其写人诗词歌赋,也十分普遍。
2、祭祖迎秋
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多与祭祖及迎秋有关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
3、开渔节
处暑以后是渔业收获的时期,沿海地区常会在此节气举行多种形式的祭海祈福活动,欢送渔民出海,期盼渔业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