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后跟疼痛的3种常见病因,建议了解下

时间: 2024-11-22 11:57:45

爸,你歇着吧,今天就别出去锻炼了。”

脚后跟疼痛的3种常见病因,建议了解下

“没事儿,我出门走走就没那么痛了。”

65岁的王大爷退休后一直有户外走步运动的习惯,但最近不知为何,走路时总会感到脚后跟疼痛,特别是早上起床或久坐后疼痛感明显。有的时候,王大爷需要强忍住痛感行走一段时间才能适应,这给王大爷带来了走走就能缓解疼痛的错觉。

女儿劝他少出门,多坐着休息,但最终劝说无果。

女儿觉得这样忍下去迟早得出大问题,就决定带着王大爷到医院检查。经检查发现,王大爷的右足跟骨部骨质增生明显。随后,张大爷便开始了一段时间的治疗。

王大爷不是个例,足跟痛是老年人的常发疾病

其发病特征为高发病率、阵发性、病程长、易在疲劳状态下诱发等。临床有两大特点:一是早晨起床后踩地疼痛,休息后踩地疼痛。二是走路后明显舒缓,走路多了又会疼痛。

简单地说就是晨起症状明显,活动后症状缓解,但是随着走路时间的增加,疼痛会加重。

足跟痛经常被人认为是小病,几乎没有人当回事儿,我们一般的判断是太久没锻炼了,觉得走两步也就好了。这是一个误区,尤其是经常脚后跟疼的中老年人,要注意了。脚后跟疼痛的原因有很多种,主要由各种慢性疾病引起,下面为您介绍3种常见病因。

一、足跟痛的3种常见病因

1.足底筋膜炎。在临床上,足底、足跟部位的疼痛有足底筋膜炎引起的先例。足底筋膜是一种致密而连续的膜性组织,是我们日常行走、跑步等活动的重要依托,起到保护我们运动的作用。

长期走路、穿高跟鞋、走石子路都会造成筋膜的慢性损伤,从而引发筋膜的无菌性炎症,造成足跟疼痛,从而引起脚底筋膜炎。

长期的足底筋膜撕裂或局部外伤都会引起足底筋膜处的疼痛、肿胀,严重的时候会导致脚掌区域肿胀、不敢踩地、疼痛等症状。

筋膜损伤的部位一般都是在脚跟处,早晨起床后脚跟会比较疼痛,锻炼后会明显缓解。但是如果活动过多,脚底筋膜炎的症状就会再次出现。

这种情况的处理方法一般是局部制动,尽量不要再试着踩地,以免影响患者的脚跟筋膜,让筋膜得到充分的休息有利于炎症的消除。

同时可以外用消肿止痛,活血化瘀的药物,内服非甾体类药物也能起到消炎止痛的效果。如果足底筋膜处出现明显的疼痛,口服外用药物都没有效果,可以采取封闭治疗。

2.跟腱炎。人体的肌腱有很多,分布在身体各处,可以帮助我们实现高难度的技术动作。跟腱是人体最强壮的肌腱之一,在行走、站立、跑、跳、保持身体的平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跟腱炎一般是因为跟腱受到了太多刺激,例如高强度的运动会对跟腱造成损伤。长时间高强度的跳跃和奔跑,也会引起跟腱的撕裂,进而引起足跟疼痛。

跟腱撕裂和跟腱炎是长期高强度运动人群的高发疾病。跟腱炎的症状和足底筋膜炎类似,主要表现为脚后跟的不适或肿胀,小腿肌肉紧绷,脚弯曲时的运动范围有限,脚后跟的皮肤热度高。

主要症状是在行走或奔跑时脚后跟后侧疼痛肿胀。其它的症状还包括下肢肌肉紧张和屈膝时感受到活动范围受限制。

所以如果脚跟疼痛,首先要去医院检查,确定病因后再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不要自己判断病情。

跟腱炎的缓解方式比较缓和,一般我们会建议患者减少剧烈运动,做好运动前后的拉伸,强化小腿肌肉。锻炼后冰敷脚后跟,抬起脚部以缓解肿胀感

严重的话可服用抗炎药物,如阿司匹林或布洛芬之类的消炎药能在服药半小时后迅速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

有时候炎症的发生也跟鞋子有关,有些鞋子的鞋底没有弹性,硬度大,走起路来鞋子对跖腱膜没有保护作用,一步一痛,时间长了就会出现跖腱膜炎症

以上是中老年人足跟痛的两种最常见病因,人们对此经常有一些误区,有些人固执地认为足跟疼就是肾虚,或是足跟疼就是骨刺。

二、足跟疼痛的常见误区,别再被骗了!

脚跟疼痛并非是骨刺。很多人认为脚跟疼痛是脚跟骨刺引起的,而相关资料显示,脚跟疼痛和骨刺没有直接的联系。有骨刺的不一定足根疼痛,足跟痛不排除病因是骨刺的可能,还是得到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才能确定。

足跟痛有这么多病因,即使查出病因具体是什么,治疗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能做到立即止痛,我们老百姓更关心的是如何在足跟疼痛剧烈的时候有效缓解疼痛。

三、如何缓解足跟痛?医生有妙招!

我们自己可以做足跟部的锻炼,例如脚底筋膜伸展练习:

坐在地上,双手抓着脚趾,然后向上弯曲,让脚底筋膜得到足够的伸展。每天坚持3次,每次30秒,早晨起床的时候做最为有效。

还可以做小腿三头肌拉伸:

站立在一把椅子或墙壁旁,把患病的腿伸到身体后方,另一条腿微微弯曲,身体向前倾斜,维持20-30秒,可以感觉到小腿后方的牵引力。一天练习三次效果显著。

如果觉得这两个方法难度太大还费力的话,可以用物体辅助锻炼。把筋膜球或任何球形物体放在脚掌或小腹上滚动,使脚掌和双腿得到放松。

日常生活中要注重鞋子的舒适度。软底鞋和足弓垫可以有效地减少脚后跟受到的冲击,也可以减少足底筋膜的拉扯,从而缓解疼痛。

如果上述方法不起作用的话,说明足跟痛的问题有些严重了,单靠休息和忍受疼痛是不行的。我们需要到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接受药物或者物理治疗。

药物治疗分为口服和外用两种药物。前者可以服用非甾体消炎药,后者选择一些具有活血通络作用的药物,通过熏洗、泡脚、敷贴等方式缓解疼痛。

脚后跟疼并不是只有脚跟“疼”那么简单,而是暴露出了身体目前处于一种亚健康的状态,或者说,患者正处于一种非常疲惫的状态。

通过药物治疗,不但可以治愈足跟疼痛,而且可以让人的身体处于一个“充盈满血”的状态,有利于改善身体的健康状况,让患者早日脱离亚健康的状态。

物理治疗目前有体外冲击波疗法和PRP疗法。前者可以促进新生的血管生成和肌腱组织的再生。后者则是从病人的血液中抽取出富含血小板的血浆用于局部注射。对于短时间内出现足跟严重疼痛的患者,“局部封闭”治疗也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但是不宜长期使用。

如果长期的保守治疗无效,建议到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检查,确定是否要考虑筋膜松解等手术治疗方式,避免延误病情

四、平时如果保护自己的双脚,预防以上足病呢?

保养足跟的措施。生活中穿宽松舒适的鞋子。脚后跟疼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穿鞋问题,平时要避免穿硬底高跟鞋,选择鞋底柔软的平底鞋可以避免双脚的过度劳累和疼痛感。

尽量减少高强度的锻炼。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剧烈的活动,否则会引起脚部压力过大,引发疼痛,长时间下去得不偿失。

让泡脚成为习惯。脚上穴位经络丰富,泡脚可以让足底的软组织得到放松,也是驱逐寒湿、引火下行的好方法。平时多泡脚,每次20分钟起,可以促进肾血下行,脚跟受到足够的滋润,血液循环加快,保持足温,防止脚底受凉,还能加速身体的新陈代谢。

按摩足部。人的筋脉之根在足底,经常按摩拉筋可以让足部的筋脉变软,有助于放松腿部肌肉,改善血液循环。也可以让人的心情平复下来,减少烦躁情绪。

看了以上内容,相信大家都对足跟如何保养有所了解了。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中老年人一定要注意多休息。如果护理不得当会引发足跟痛,或者加重病情。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才是对待身体的正确态度。

小结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人生的远行中,离不开健康的双足。我们的双脚承受着很大的压力,但人们很容易忽略脚部疾病。

希望我们都能从今天开始,注重足部的养生保健,健康人士早做预防,足跟疼痛患者不再忍受疼痛,积极治疗,早日康复。对于足部保健常识,我们应谨记于心,早日行动起来,守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展开剩余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