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立冬节气的到来,今年也算正式进入了冬天,天气真的是一天比一天冷。民间常说“秋收,冬藏”,冬天是进补的季节,一方面可以补充能量来抵御寒冷,同时也要多补充营养,养精蓄锐,为明年开春做准备。而说到进补,最少不了吃肉,在众多的肉类中,猪肉算得上是最常见的一种肉类,价格便宜,吃法众多,相信在大部分人家里的冰箱中都多多少少保存着猪肉。
说起猪肉,其实它是一个统称,因为每一头猪是由各个部位组成,而不同的部位其肉质结构以及口感都大不相同,也就对应着不同的做法,比如我们常说的五花肉,梅花肉,里脊肉,猪腿肉等,这类肉不含骨头,我们经常用来炒着吃,溜着吃,蒸着吃或者用来做馅料,而另外一些部位像排骨,猪蹄等,这类带骨头的,我们通常用来煲汤,或是炖着吃,焖着吃等。但是无论是哪一个部位,我们在制作的时候都需要先进行一个操作,那就是去腥。
无论是新鲜的猪肉还是冷冻的猪肉,其本身都会或多或少带有一些腥味,这主要是来源于在宰杀的过程中,血水没有彻底放干净,或是在存储运输的过程中,猪肉中的氨基酸,蛋白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发生反应而产生异味物质而来。我们在做菜的时候如果不将腥味去除,则会影响到一整锅菜的味道。
经常做菜的人都知道,给猪肉去腥无外乎就两种方法,一种是焯水,一种是加调味料腌制(遮盖法)。在最该是尝试做菜的时候,我就不太懂得这两种方法的区别,所以炒出的肉经常很硬很柴。直到后来,我专门请教了一位厨师朋友,他告诉我,虽然都是给猪肉去腥,但是真的不能乱用,否则非常影响猪肉的口感。下面就来跟大家详细分享这两种去腥方法该如何运用,一起来看看吧。
一、焯水
我的厨师朋友告诉我,一般在制作红烧,煲汤或是炖煮的菜肴时,比如五花肉,后腿肉,排骨以及猪蹄等,这类菜肴在烹调时所切的块比较大,加上这些部位本身的杂质以及残留的血水也比较多,难以清除,所以通常要采用焯水的方法来去腥。
具体做法:
先浸泡再焯水
腥味的一个重要来源就是血水,想要最大程度将血水去除,那么一定不能少了浸泡的步骤。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浸泡期间要多换几次水,才能使肉里边的血水不断被稀释,从而释放出来。
浸泡的时间越久,血水释放得越彻底,当然也跟肉的新鲜程度有关系,一般来说鲜肉的话浸泡1个小时左右,如果是冷冻过的猪肉,那么最好浸泡2个小时以上,因为经过冷冻以后,肌肉收紧,血水不容易泡出。另外我们也可以通过肉的颜色来判断,通常来说,肉色发白了,说明大部分血水已经释放出来了,我们就可以进入焯水的步骤了。
冷水下锅,小火加热
焯水要用冷水,水要宽,至少要没过猪肉,同时放入葱姜料酒来辅助去腥,然后开小火慢慢加热,水温慢慢升高,猪肉内残余的血水慢慢释放,锅内出现浮沫。
一般在水开以后,继续煮5-10分钟,浮沫不再继续出现,我们就可以将猪肉捞出了。我们可以在水沸腾的位置下入笊篱或筷子,将猪肉捞出,避免沾到浮沫。也可以捞出以后,用温水再次冲洗干净。
为什么要冷水下锅,小火加热
如果在锅内的水已经煮开了,那么猪肉下锅以后,遇热后会迅速收紧,那么其中的血水也就不能释放出来了或是不能彻底释放出来,去腥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二、腌渍
平时我们在炒菜的时候或是做肉馅的时候,用到的肉没有骨头,而且需要将肉切得比较小或比较薄,同时追求鲜嫩的口感时,这时候我们就要用到腌渍的方法。腌渍的方法是通过运用调味料,香料来将猪肉本身的腥味遮盖住,在去腥的同时,还可以增加肉的风味,同时在腌制的过程中,猪肉会吸收水分,从而使口感变得嫩滑鲜美。
具体做法:
将猪肉清洗干净,然后按照我们的制作菜品的需要,将猪肉切成片,或丝,或丁,在切猪肉的时候我们要注意菜刀顺着猪肉的纹理,这样炒出的猪肉才嫩。否则如果逆着猪肉的纹理切的话,炒的时候很容易散掉。
切完的猪肉放进碗中,加入料酒,胡椒粉,生抽,盐等调味料,抓匀,最后别忘了倒入一些食用油来封住,这样可以避免猪肉在腌渍的过程中水分流失,同时在炒的时候也更容易散开,不会粘到一起。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如果是调肉馅的时候,无论调好的肉馅是包饺子还是包包子,我们都不要加料酒,因为料酒中含有酒精,饺子包子馅饼等在加热时,酒精都不能挥发出去,会使肉馅的味道很怪,同时也不能很好发挥去腥的作用。所以一般在调饺子馅的时候我们用葱姜花椒,可以直接将葱姜切碎放进肉馅中,也可以将葱姜花椒泡成水,加入到肉馅中。
【小茉莉有话说】
猪肉的腥味与其新鲜程度有着很大的关系,我们在购买猪肉的时候尽量选择冷鲜肉,同时要注意挑选颜色偏鲜红粉红,摸起来肉质富有光泽,闻起来腥味淡的。买回家以后,也不要在冰箱内冷冻太久,尽量在两周内吃完。而且保存时长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猪肉的营养及风味。
本文系小茉莉美食记原创,码字不易,严禁不良自媒体抄袭、搬运。
来源:小茉莉美食记